1. 首页
  2. 育儿分享

科普涨知识:教师节的起源是从这里开始的…

只要踏进校园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节日,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节日或者说这个节日的由来相信很多人都说不上来。如果想要了解教师节的由来就不得不从中国悠久的传统说起,中国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
还有我们很熟悉的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说中国的尊师重道历史悠久。
《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礼记·学记》中有:“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意为: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三者的关系互为前提。

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大众重视教育,大众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如此良性循环,古人对其认识是相当深刻的。

汉朝时期的尊师礼仪

皇帝率领文武百官祭拜孔庙,场面秩序井然、鼓乐喧天、礼节隆重。

皇帝还会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摆席宴请他们吃饭。

这天除祭奠孔子,还让老师放假休息,学生也会为老师送上肉干作为礼物。

解说:当时虽没有确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但教师已开始享受节日休假、会餐、发福利待遇了,教师的地位真的很高啊。

唐朝时期的尊师礼仪

国都和各州、府、县都要举行孔子诞辰祭典。

国子监、书院以及州、府、县,也要从本地学校的学长(主持学习事务的教师)、学正(做训导工作的教师)中,选拔成绩突出者报送朝廷,评出的优秀者最高可获赏银500两。

解说:在唐朝时,就已经开始选拔“最佳教师”了,被评上了还有现金奖励呢。如此注重教育,难怪会出现大唐盛世了!

清朝时期的尊师礼仪

不但祭典孔子的规模和范围愈加宏大,还将提高各个书院、学府、监院教师的薪金,成绩卓著者在这天最高的会授予八品职衔,提升为院长、监院、掌教、馆师等。

解说:清朝的“教师节”几乎与上元、七夕、中元、冬至等节日同样重要。此时除了为老师“加薪”,还会为优秀老师“升职”。

近现代的尊师行动

早在1931年5月,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人就曾建议设立教师节,发表了《教师节宣言》,呈请当时的中央政府批准,并于1931年6月6日在南京中央大学举行了第一次庆贺教师节的仪式。但当时的教育部没有批准把这个节日列入学校校历。尽管这样,后来许多学校的教师仍于6月6日自动举行纪念活动。

1939年,当时的教育部规定以每年的8月27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为教师节,并颁布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后来未实行。

教师节正式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经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商定,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而将教师节改在同“五一”国际劳动节一起纪念因无教师特点,实行效果很不理想,后来教师节便销声言迹了。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解说:人们对于教师的感恩和感谢,既放在了心里又体现在了行动上。所以第一个教师节的出现,既是众望所归又是大势所趋。

关于尊师重道的历史典故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有位进士叫杨时,他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放弃了高官厚禄,专程跑到河南拜程颢为师,虚心求学。程颢去世后,杨时仍然立志求学,又想去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当他们到达程家时,刚好遇上程老先生坐着闭目养神。两人一心求学,便恭恭敬敬站在门外,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了。两人不言不动,等了大半天。当程颐醒来时,看到杨时和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你们两位还在这里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表情。

卖衣求师

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俩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最后,我想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更多育儿知识和育儿分享,敬请关注乖乖喵育儿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时推送新鲜育儿妙招。

小头爸爸说育儿(二)

原创文章,作者:柚子麻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movie.cn/index.php/2020/09/10/ke/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QQ咨询:812709175

邮件:812709175@qq.com

QR code